平价、小而精 自助餐“翻红”
看似“过气”的翻红自助餐正在凭借平价化、“小而精”悄悄“翻红”。精自小火锅自助餐厅正在全国爆发式增长,助餐涮烤一体锅让食客一餐两吃,翻红大快朵颐;星级酒店的精自海鲜自助也转型走“团购”,吸引不少非住店客人到场尝试。助餐
主题自助2022年迎来扩张
自助餐曾经可谓风光一时,翻红巅峰时期,精自凭借“高端”标签成为主流餐饮,助餐然而如今进入精致餐饮的翻红时代,自助餐失去了以往的精自活力,给人一种“过气”的助餐感觉,美团数据显示,翻红目前全国自助餐存量品牌门店约有5.7万家,精自增速趋缓。助餐自助餐线上订单量居品类前五,但增速滞后。
不过,这样的市场中,还是有平价自助及主题自助突出重围,逆势增长。数据显示,最火的自助餐种类中,综合自助居首。自助披萨“逆势”翻红,火锅主题迎爆发。早前,崇尚场景化、个性化、聚焦细分群体的自助披萨曾风靡一时,如今,聚焦单品、主打爆款的性价比之选,正在重拾“吃货”们的热情。
值得关注的是,2022年门店增长的自助餐厅多为主题自助,例如川式烤肉、牛排海鲜等,并且,“平价”是它们的共同特征。
从地域来看,四川、广东两省的门店数量排名位于前列,湖南、江西、福建最有“潜力”,门店增速较快;江苏、山东人最爱吃自助,订单量位居前二,这两个省也是诸多新晋自助品牌争夺的主力市场,多品牌连续开出门店。
细分到城市,成都、重庆、北京、长沙、上海等市“吃货”最多,门店数遥遥领先。此外,主流品牌正在以二线城市作为品牌的桥头堡,建立品牌高地,然后寻机向周边低线城市扩张。
你愿意花多少钱吃一顿自助餐?数据显示,不同于一线城市,低线城市在消费时更追求性价比,顶级食材并不是他们的追求,“以合适的价格吃到品质不错的三文鱼和牛排”这一需求,让平价自助餐品牌找到了快速突破点。
小而精、平价化是“出圈”密码
迎来“爆发期”的火锅自助有了新特点:主打小而精。门店数排进TOP10的品牌中,小火锅模式占据较多身位。近几年,诸多餐饮大牌,如海底捞、老乡鸡、和府捞面、巴奴、呷哺呷哺等品牌也“强势”加入这一细分市场。
烧烤自助凭借仪式感和场景化消费在诸多自助餐中突出重围。并且,很多品牌将烧烤与火锅进行捆绑,推出涮烤一体锅,即将所有食材都准备好,顾客拥有高度自主权,后厨前置化,仅保留部分特殊食材的预置加热,在进一步提高出餐效率的同时保证食材口感。
此外,值得关注的是海鲜自助正在崛起。除了传统类型外,伴随西餐兴起的酒店式自助集体“出圈”,不少星级酒店也放下“身段”,积极推出海鲜自助团购,吸引不少非住店客人也愿意到场尝试。
点单式的日式自助类型如今更加多样。在传统“烤肉放题”的基础上,和牛自助、烧鸟自助、寿喜烧自助、关东煮自助、寿司自助等细分品类更精准地满足食客需求。
自助未来趋势:平价服务优
综合数据分析,未来,价位在单人100元至150元之间的自助餐将更有市场。当然。性价比不意味着降价或者着力低价产品,而是应该升级产品,让食客觉得物有所值才是“王道”。
同时,在服务方面,不必拘泥于原有的模式。如今,大量日式烧肉、海鲜自助餐厅都提供点单式的套餐单品,把菜品搭配好,按照一定的量先上一部分,然后再进行点单,治好了不少食客的“选择困难症”。这样也避免了自取的浪费,便于提供一对一的服务。
文/本报记者 陈斯
(责任编辑:休闲)
- ·外汇局黄卉:建议尽快完善非银行支付机构、地方金融监督管理等领域的立法
- ·陕西:“十四五”末,力争县乡重点区域充电基础设施全覆盖
- ·加密监管大锤已在美国充分蓄势,或对全球产生示范效应
- ·全国房屋建筑和市政设施调查进入收官阶段
- ·二季度险资投资沪深300成份股约7900亿元 监管对银行股、大盘蓝筹股和公募REITs投资给予优惠
- ·何为后疫情时代最重要的命题?芝加哥大学ESG中心主任德怀特·霍普金斯:让世界重新“流动”起来
- ·交通运输部印发《道路运输电子证照运行服务规范(试行)》
- ·米哈游登记原神3.0版本著作权
- ·侵犯“红牛”商标权,黑龙江一公司被罚2.9万元
- ·奇妙的达美乐披萨|达势股份IPO:持续亏损,但加速扩张,自营配送成本压力大,加盟商巨亏,总店“肥吃肥喝”
- ·新益昌拟不低于6亿布局半导体装备 MiniLED封装市占率超70%居国内第一
- ·工信部:1-10月通信业新兴业务收入保持快速增长 同比增长33.1%
- ·美国“血检骗局”终结!美滴血验癌公司创始人入狱11年
- ·喜相逢年均营收10亿净利仅2000万毛利率波动 负债率70%涉司法案件超2000起畸高
- ·花费近两万,美容仪变“毁容仪”!专家提醒理性选择
- ·惠民保再掀参保热潮 可持续发展直面三大痛点
- ·邦达亚洲:大宗商品价格下滑 商品货币澳元承压
- ·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高风险区一般以单元、楼栋为单位划定
- ·未来产业产值力争达五千亿,上海推动第一批3个先导区建设
- ·山东化工巨头齐翔腾达控股股东重整未了局:无效担保惹来巨额或有债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