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登录 - 用户注册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许维鸿:美国经济“门罗主义”难以为继!

许维鸿:美国经济“门罗主义”难以为继

时间:2025-07-06 01:56:44 来源:柔枝嫩叶网 作者:百科 阅读:394次

原标题 许维鸿:美国经济“门罗主义”难以为继

美国商务部经济分析局7月28日公布,门罗主义美国第二季度GDP同比下降0.9%,鸿美连续两个季度呈现负增长。国经之前一天,济难美联储刚刚再次加息75个基点。为继这次加息后,门罗主义美国的鸿美央行基准利率已经触及2.5%,达到2008年次贷危机后的国经最高水平,也超过美联储设定的济难2%这个长期通胀目标水准,具有重要的为继、阶段性的门罗主义宏观经济意义。那么,鸿美美联储激进加息能否降伏国内的国经通胀“怪兽”,会让美国经济陷入深度衰退吗?济难

当今世界的宏观经济是复杂的、结构性的为继,也是全球性的。首先应该明确的是,美国在后疫情时代的就业率数据显示,2022年美国国内经济并没有所谓的深度衰退风险,通货膨胀“爆表”多多少少显示了实质上的经济过热、而非衰退问题。因此,被迫“亡羊补牢”的美联储如果能有“后悔药”吃,就应该从去年6月开启加息周期,而非一直嘴硬所谓“通货膨胀是暂时的”,然后发现判断错误、手忙脚乱地在今年快速地激进加息。

这种世界主要储备货币的中央银行急切举动,不仅让中国国内很多盲目崇拜美联储政策的学者哑然,也让全球金融市场不知所措:短短半年,美元指数一路走强却伴随着美国股债双杀,欧元兑美元一度跌破平价,日元更是无“底线”地贬值。归根结底,美联储这种搅动金融定价的“短视”行为,依然不应该简单归结为美联储的中立性、专业性丧失,而是被“选票经济学”绑架。去年美联储被迫印钞票稳经济,是为了拜登政府的经济政绩;今年美联储被迫做姿态、大幅度加息抗通胀,是为了民主党的中期选举。一旦中央银行的掌舵者顶不住政治压力,遭殃的将只能是普通。

美联储短期行为加剧了全球资产价格的“诡异”波动,也必然传导到实体经济。换言之,美国经济的风险并非数据上的所谓衰退,而是其结构性问题的加剧:贫富差距进一步扩大、铁锈地带和农业食品产业工人的实际工资水平进一步下降、各级政府被迫加大福利补贴、再工业化遥遥无期、经济空心化虚拟化积重难返等等。华盛顿的政治精英们心里都明白,美联储无限制印钞票短期内确实会让美国经济数据好看,但其结构性问题只能靠供给侧改革改善,例如特朗普叫嚣的贸易平衡、延续至拜登政府的加大基础设施投资、加大高科技领域投资等等。

可惜的是,全球化的经济发展让美国国内经济政策的“门罗主义”无路可逃。说白了,美国不能一边推行逆全球化“割韭菜”,一边又希望通过全球大市场的增量改善国内的结构性问题。就拿这次美国国内的通货膨胀问题来说,美联储激进加息的应对,大概率会起到相当大的作用,但相对于半个世纪前、美国上一轮滞胀周期,今日美联储的影响力已经大大减弱。从国际贸易供需格局到俄乌冲突的地缘政治,美国早就不能靠国内政策主导整个世界的经济。

一方面,中国制造的影响力在稳步提高。2022年上半年,在新冠肺炎疫情冲击的严峻形势下,中国进出口贸易依然实现了超过9%的正增长、总值超过2.9万亿美元、贸易顺差达到近4000亿美元。这对于美国经济政策的制定者,可谓喜忧参半:作为世界工厂,中国的工业体系和物流运转韧性极强,加上铜铝等大宗商品价格已经快速回落,价廉物美的中国制造“管够”、美国工业制造品的“输入性风险”大大降低;但是,有了源源不断的贸易顺差和国际投资,中国经济无疑在后疫情时代发展潜力会更大,高科技领域的“进口替代”如火如荼、美国的信息产业和科技比较优势必然将进一步丧失。这就加剧了拜登政府对华政策的两难处境:还继续与中国打“毫无胜算”的贸易战吗?中国已经走出资本短缺的困境,美国还要继续在中概股问题上纠缠吗?

另一方面,俄乌冲突的前景依然不明朗,美联储无可奈何。美国通货膨胀的巨大挑战之一,就是全球能源价格上涨。虽然总体上,美国的能源巨头靠地缘政治老把戏又挣了钱,美国经济也许算总账并不亏,但正如上文论述的,即便垄断巨头们把部分利益通过政府福利补贴方式给了普通百姓,还是会加剧美国国内的贫富差距、加剧经济的空心化、弱化美联储政策影响力,从长远看并不划算。持续的俄乌冲突,已经反噬了英国政坛造成权力更迭,拜登政府为了选票,是否还要牺牲国家的长远利益,让美国民众再多忍耐一会儿“通货膨胀”呢?(作者是甬兴证券副总裁)

(责任编辑:综合)

相关内容
  • 小牛电动国内提价销量减少三成,Q3营收净利双降
  • 苹果造车被曝“熄火” 我国自动驾驶探索加大“油门”
  • 售卖所谓“供港韭菜”“供港荷兰豆”,上海菇缘农业被罚40万
  • 保荐项目业绩变脸,6名保代被罚,专家建议加大立体追责力度
  • 郑州将于25日0时到29日24时对主城区进行流动性管理
  • 马斯克:我关注慈善的结果,而非表象,所以很难捐款
  • 俄乌冲突影响欧洲能源格局:美或成最大液化天然气出口国
  • 部分热门中概股持续走高,哔哩哔哩、爱奇艺涨超10%
推荐内容
  • 北证50成份指数今日上线,北交所迈进指数投资时代
  • 配合防疫 特斯拉上海工厂计划停产至少一天
  • 外交部:民进党当局假“民主”真谋“独”的政治操弄必将被历史清算
  • 量化巨头开启“贪婪”模式 配置指数增强策略的时候到了
  • 卡塔尔世界杯丨梅西否认受伤传闻
  • 欧洲柴油库存本月料降至4年来最低点,“油荒”会否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