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登录 - 用户注册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社科院报告:因能确保稳定收益,日企在华经营意愿增强!

社科院报告:因能确保稳定收益,日企在华经营意愿增强

时间:2025-07-05 19:11:16 来源:柔枝嫩叶网 作者:时尚 阅读:893次

北京日报客户端 | 记者 白波

中国社科院日本所与社科文献出版社11月22日联合出版了《日本经济蓝皮书:日本经济与中日经贸关系研究报告(2022)》。社科蓝皮书指出,院报益日意愿中日经贸和科技创新合作空间广阔,告因对彼此均有重要意义。保稳由于在中国开展的定收经营活动能够确保获得稳定收益,2021年在华日资企业扩大事业规模的企华意愿有所增强。

中国是经营日本最大的贸易伙伴和重要投资伙伴。蓝皮书认为,增强加强中日经贸合作对日本促进经济复苏具有特殊意义,社科对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同样具有重要意义。院报益日意愿2021年,告因日本自中国的保稳进口额占日本进口总额的近25%。在RCEP框架下,定收中日首次建立双边自贸关系,企华有利于促进中日供应链深度融合,经营共同维护区域供应链稳定。

蓝皮书指出,中日经贸合作在众多领域都有广大发展空间。近几年日本对华直接投资额年均为30多亿美元,中国对日直接投资大部分年份处于3亿至5亿美元的低位,尚处于起步阶段。中日两国应重点加强在产业链完善、科技创新、节能环保、医疗康养、数字经济以及第三方市场的合作。

在科技创新领域,中日应携手合作,充分发挥两国在新技术转化方面的优势,将新技术以最快速度转化为新产品,推动两国经济发展。中日两国在数字经济、电子商务等创新领域有着广阔的合作前景,双方应抓住机遇,进一步释放数字经济发展红利。RCEP的电子商务章节为中日两国数字贸易的开展提供了制度性安排,以电子支付、网约车为代表的中国平台经济下产生的新消费模式也可以通过RCEP利好推广到日本。

依据日本贸易振兴机构(JETRO)的年度“亚洲、大洋洲日资企业实况调查”,对“未来一到两年在中国开展事业的方向性”这一问题,回答“扩大事业规模”的受访企业占比在2017年和2018年实现小幅增长后,受中国国内改革、中美贸易摩擦以及新冠疫情等因素影响,在2019年和2020年连续两年下滑,2020年跌至36.6%。2021年,选择回答“扩大事业规模”的受访企业占比较2020年上升了4.3个百分点,为40.9%。这一比例虽然尚未恢复到新冠疫情前2019年的43.2%,但从不同产业来看,制造业领域的“铁及有色金属”和“电子及电子设备”以及非制造业领域的“运输业”中,选择“扩大事业规模”的受访企业的占比均较2020年高出10个百分点以上。

2021年,选择回答“缩小事业规模”以及“向第三国(地区)转移或撤出”的受访企业只占3.8%,为2010年后最低水平。选择回答“维持现状”受访企业的占比为55.2%,与上年大致相同。

蓝皮书分析,在华日资企业扩大在华事业规模的意愿有所增强,是由于2021年全球新冠疫情继续对企业经营活动造成影响,在中国开展的经营活动能够确保获得稳定的营业收益。“JETRO日资企业调查”结果显示,2021年72.2%的在华日资企业实现盈利,较2020年上升了8.7个百分点,是自2007年将非制造业纳为调查对象以来的最高水平。在华日资企业实现盈利的主要原因包括“在当地市场的销售额增加”和“出口扩大带来的销售额增加”。

2022年1月1日,《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正式生效。蓝皮书认为,RCEP生效将强化中日供应链合作,并实现更多的贸易创造与投资创造。RCEP下的原产地规则设定了区域累积规则,不仅能够提升商品在区域内流动的便利程度,还能显著增加中日两国进行中间产品贸易的利得,间接加强中日两国的贸易联系,稳定与强化中日供应链。

(责任编辑:综合)

相关内容
  • 最新统计!北京现有高风险区805个,一文汇总
  • 中海不怕老大难
  • 5000亿MLF平价续作,有何深意?专家解读来了!5年期以上LPR也有下调可能
  • 中国射击队世锦赛再夺两金 并获两个奥运席位
  • 瑞幸之后,陆正耀又推“库迪咖啡”,注册资本1亿美元!这次能成吗?
  • 87家跨国药企减员:含卫材、渤健、诺华、赛诺菲、默克、吉利德、第一三共等,其中诺华赛诺菲默克为全球TOP10
  • 大单频现!多家央企上市公司签订大合同,光伏赛道百亿订单不断……
  • 中国房地产报社评:楼市恢复信心,何愁春不来!
推荐内容
  • 招商证券再破“A股魔咒”,张静静提出全球破局看中国经济与美国货币政策,张夏建议布局“新时代五朵金花”
  • 经验的陷阱:从方法论谈美联储的盲区
  • 走近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伯南克的最大贡献之一——金融加速器理论丨财经科普
  • 昱能科技:前三季度净利同比预增330%-382%
  • 郑州将于25日0时到29日24时对主城区进行流动性管理
  • 若无俄专家参与 俄不承认“北溪”调查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