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解读“防疫新20条”:迈出了稳健的一小步
经济观察网 记者 张英 编辑 陈哲11月11日,解读国务院应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联防联控机制综合组发布《关于进一步优化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措施 科学精准做好防控工作的防疫通知》(以下简称《通知》),提出了20条优化防控措施。新条
在经济观察网采访的迈出多位专家看来,这些措施是稳健根据疫情防控形势做出的科学、合理的解读调整,将来有可能还会根据病毒特点做进一步调整。防疫
“20条措施是新条迈出的一小步,这样优化也是迈出最稳健的,未来还需要根据实际情况不断调整。稳健”香港大学病毒学专家金冬雁说,解读目前不少人对新冠病毒还缺乏科学的防疫认识,还有很深的新条恐惧感,因此不能进行急剧的迈出改变,需要做长期的稳健努力。
目前各地已进入冬季,优化措施后,疫情发展趋势会如何演化?
南开大学公共卫生与健康研究院教授孙亚民认为,冬季感染人数增多,主要跟病毒自身特点有关。一是冬季病毒的物传人几率会增加,二是病毒在体外存活的时间更长,同时,冬季室内活动也会更多。
金冬雁表示,新措施只是纠正了一些此前的“无用功”,优化防控不会造成疫情更大规模的爆发。
值得注意的是,《通知》明确强调要加大对“一刀切”、层层加码问题整治力度。严禁随意封校停课、停工停产、未经批准阻断交通、随意采取“静默”管理、随意封控、长时间不解封、随意停诊等各类层层加码行为,加大通报、公开曝光力度,对造成严重后果的依法依规严肃追责。
居家隔离政策空间变大
长期以来,关于集中隔离与居家隔离的疫情防控效果一直是讨论热点。《通知》对部分人群缩短了集中隔离时间,调整为居家隔离。
新规明确:对密切接触者与入境人员,将“7天集中隔离+3天居家健康监测”管理措施调整为“5天集中隔离+3天居家隔离”;将高风险区外溢人员“7天集中隔离”调整为“7天居家隔离”;对结束闭环作业的高风险岗位从业人员由“7天集中隔离或7天居家隔离”调整为“5天居家健康监测”。
金冬雁判断,未来居家隔离还会在中国新冠疫情防控中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居家隔离是非常有效的手段,其实国外等许多地区对于密接也采取的是居家隔离,关键是教导大家怎样在居家状态下做好隔离,在很好的指引下,大部分的家庭是可以做到的”。
此外,《通知》还规定,不再判定密接的密接。病毒学专家常荣山认为,不再判断次密接主要是从人力、物力角度考虑,随着新冠毒株传播力增强,次密接的规模会增多,需要投入大量的流调、管控,取消次密接判定,能节约人力物力。
同时,《通知》明确要求要“最大限度减少管控人员”:将风险区由“高、中、低”三类调整为“高、低”两类,最大限度减少管控人员。原则上将感染者居住地以及活动频繁且疫情传播风险较高的工作地和活动地等区域划定为高风险区,高风险区一般以单元、楼栋为单位划定,不得随意扩大;高风险区所在县(市、区、旗)的其他地区划定为低风险区。高风险区连续5天未发现新增感染者,降为低风险区。符合解封条件的高风险区要及时解封。
取消入境航班熔断机制
在入境方面,《通知》做了四项规定:
一是,取消入境航班熔断机制,并将登机前48小时内2次核酸检测阴性证明调整为登机前48小时内1次核酸检测阴性证明。
二是,对于入境重要商务人员、体育团组等,“点对点”转运至免隔离闭环管理区(“闭环泡泡”),开展商务、训练、比赛等活动,期间赋码管理,不可离开管理区。中方人员进入管理区前需完成新冠病毒疫苗加强免疫接种,完成工作后根据风险大小采取相应的隔离管理或健康监测措施。
三是,明确入境人员阳性判定标准为核酸检测Ct值 35,对解除集中隔离时核酸检测Ct值35—40的人员进行风险评估,如为既往感染,居家隔离期间“三天两检”、赋码管理、不得外出。
四是,对入境人员,将“7天集中隔离+3天居家健康监测”调整为“5天集中隔离+3天居家隔离”,期间赋码管理、不得外出。入境人员在第一入境点完成隔离后,目的地不得重复隔离。集中隔离医学观察的第1、2、3、5天各开展1次核酸检测,居家隔离医学观察第1、3天各开展1次核酸检测。
病毒学专家常荣山认为,取消航班熔断,是这次新规中幅度较大的改变,影响人群范围也较大。入境商务人士、体育团只闭环管理,不隔离,释放了一个最重要的信号就是,入境隔离未来可能会被取消。
他表示,新20条中,入境集中隔离时间仍然太长,如果落地后的核酸检测为阴性,Ct值不在35-40区间,进行一天一次的居家抗原检测,不做集中隔离,这样的防控同样有效。
“入境隔离时间偏长,会导致许多人还是会选择不回国,毕竟大部分人的假期有限。最重要的集中隔离只是从7天减5天,从7+3改为5+3,差别不大,而现在的香港对于入境已经是‘0+0’政策。”常荣山说。
在入境核酸检测的Ct值设置方面,常荣山解释,Ct值在35-40之间其实属于灰区,一般认为这个范围的人实际上不具有传染性了。
医疗资源、疫苗及药物储备为下一步调整做准备
在医疗救治及疫苗方面,《通知》提到:
一是,加强医疗资源建设。制定分级分类诊疗方案、不同临床严重程度感染者入院标准、各类医疗机构发生疫情和医务人员感染处置方案,做好医务人员全员培训。做好住院床位和重症床位准备,增加救治资源。
二是,有序推进新冠病毒疫苗接种。制定加快推进疫苗接种的方案,加快提高疫苗加强免疫接种覆盖率,特别是老年人群加强免疫接种覆盖率。加快开展具有广谱保护作用的单价或多价疫苗研发,依法依规推进审批。
三是,加快新冠肺炎治疗相关药物储备。做好供应储备,满足患者用药需求,尤其是重症高风险和老年患者治疗需求。重视发挥中医药的独特优势,做好有效中医药方药的储备。加强急救药品和医疗设备的储备。
金冬雁认为,这三条措施实际是在为下一步继续调整创造条件。“在医疗资源储备中,做好分级诊疗是最为重要的。与此同时,拥有新冠疫苗和新冠药物两大工具后,其实新冠并不可怕。”
在新冠疫苗的有效性上,他解释,尽管新的变异毒株具有免疫逃逸性,但并不代表原本的疫苗无效。数据显示,接种三针科兴或者复必泰新冠疫苗后,感染几率是未接种疫苗的1/5-1/10左右。
对于发生免疫逃逸后的突破性感染问题,他表示,突破性感染的特点是病毒载量少、排毒期短、病症轻或者无症状,同时传染性低。
“香港的数据显示,1月时病毒的有效繁殖率最高达到5.5,即1个感染者传染5.5人。2月疫情高峰期有效繁殖率在3左右居高不下。而6月以后有效繁殖率一直在1.5以下,即1个感染者传染不到1.5个人。”他认为,这主要得益于新冠疫苗接种率及自然感染率的提高。
在疫苗的防重症和死亡风险方面,他列举的数据显示:接种三针科兴疫苗后感染死亡率是0.1%,跟季节性流感相似,而三针复必泰或4针科兴,死亡率会降到0.02%-0.05%。他建议,尤其应该提升老年群体的新冠疫苗接种率特别是加强针接种率,这是改变防疫局面的关键因素之一。
(责任编辑:时尚)
- ·资金成本低至4.1%,招商蛇口“双百战略”正逐步落地
- ·世界动力电池大会首日:曾毓群春风满面,广汽曾庆洪诉苦给宁德打工
- ·印尼总统佐科疫后首次东亚行首访中国,中方:两国对双方关系高度重视
- ·债券担保品应用对债券市场的影响研究
- ·外交部:将中巴经济走廊打造成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示范工程 更好造福两国人民
- ·银保监会:6月房地产贷款新增2003亿元 整体运行平稳
- ·欧洲网络流传“洗澡只洗4个部位让普京生气”图,普京:他们疯了
- ·银保监会:妥善应对不良资产反弹 加快推动专项债补充中小银行资本工作
- ·险企开展个人养老金业务规定出炉!需符合7项条件,可提供年金保险、两全保险等产品
- ·中疾控:缩短入境人员隔离管控时间不会增加疫情传播风险
- ·创业板30家央企上市公司名单来了,监管层两天三度表态聚焦国企估值体系,与高质量发展一脉相承(附股)
- ·拜登支持率再创新低,能否快速降低通胀将是中期选举关键
- ·银保监会:我国中小银行总体运行平稳 风险可控
- ·白宫称佩洛西访问台湾尚未最终确定,中国外交部回应
- ·安徽蚌埠农商行遭法院执行 曾因不给代理费与律所对簿公堂败诉
- ·银保监会:关于印发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临港新片区科技保险创新引领区工作方案的通知
- ·12.5万年来最热,人类如何应对?
- ·宁德时代:拟投建济宁新能源电池产业基地项目,总投资不超过140亿元
- ·上海:到2025年生物医药研发经济总体规模达1000亿元以上
- ·这个夏天,成都扎堆开券商策略会,8个字主题成主流,网友感慨:要理解这些主题意思太不容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