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登录 - 用户注册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卖不动的金嗓子喉片!
当前位置:首页 > 热点 > 卖不动的金嗓子喉片 正文

卖不动的金嗓子喉片

时间:2025-07-05 20:49:28 来源:柔枝嫩叶网 作者:探索 阅读:632次

北京商报讯(记者 姚倩)8月24日晚,金嗓金嗓子披露2022年中期财报,喉片公司实现营收约3.12亿元,金嗓同比下降16.4%;实现净利5670万元,喉片同比下降30.4%。金嗓主力产品销售疲软是喉片金嗓子业绩萎靡的原因,根据财报,金嗓来自销售金嗓子喉片(OTC)的喉片收益约为2.79亿元,同比减少16.3%。金嗓尽管金嗓子在财报中解释称,喉片主力产品的金嗓下滑受疫情因素影响,但自2017年起,喉片金嗓子喉片便出现了下滑趋势。金嗓

金嗓子主要从事制造及销售药品、喉片保健食品以及其他产品。金嗓根据财报,金嗓子上半年的营收较去年同期减少6120万元至3.12亿元,毛利较去年同期减少4850万元至2.27亿元,净利较去年同期减少2480万元至5670万元。

受疫情因素影响是金嗓子给出的业绩下滑原因。按三种产品呈报收益,金嗓子有金嗓子喉片(OTC)、金嗓子喉宝系列产品及其他产品。金嗓子在财报中称,2022年上半年受新冠疫情影响,导致金嗓子喉片(OTC)、金嗓子喉宝系列产品线下业务受到一定程度影响。

金嗓子喉片(OTC)作为金嗓子的主要营收来源,2015-2020年,金嗓子喉片(OTC)实现的营业收入占总营收的比例分别为91.8%、87.12%、89.58%、90.49%、90.46%、89.95%。

1994年,金嗓子推出金嗓子喉片(OTC),其为一种主要适用于缓解急性咽炎所致的喉痛喉干及声音嘶哑症状的润喉片。金嗓子喉片(OTC)已获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为非处方药。因此,公众无需符合资格专业医护人员的处方即可于药房购买。

尽管金嗓子将业绩下降归结为疫情影响,但翻阅历年财报发现,金嗓子的业绩在疫情前就出现了下滑趋势。2017年,金嗓子营收、净利分别同比下降18.8%、40.3%,金嗓子在财报中称,公司净利减少主要是由于旗舰产品金嗓子喉片等产品销量下滑所致。2018年,由于金嗓子喉片的销售额增加,公司业绩回暖。

产品单一背景下,金嗓子也曾通过提价的方式维持业绩。2014-2020年,金嗓子喉片(OTC)单盒产品售价从4.3元升至6.4元,提价幅度为48.83%,公司利润也维持在1亿元左右。不过,提价未能跟上产品销量下滑的速度。

数据显示,金嗓子喉片(OTC)的销量从2015年的1.29亿盒下降至2020年的0.91亿盒,下降幅度为29.46%。2020年财报显示,金嗓子喉片(OTC)的销售收入约为5.8亿元,同比减少19.3%;喉宝系列产品的销售收入约5370万元,同比减少了19.6%。

针对疫情对销量的具体影响以及业务发展情况等问题,北京商报记者联系了金嗓子方面,但截至发稿未收到回复。

8月25日,北京商报记者咨询朝阳区一家药店了解到,药店目前金嗓子喉片(OTC)的销售通畅,消费者可以进行购买。而在线上药店购买金嗓子喉片(OTC),进行用药登记后72小时内核酸检测,也不会收到弹窗。

北京君都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生命科学与健康医疗法律部主任张文波对北京商报记者表示,金嗓子喉片销售下滑的原因是品牌老化、产品单一,对新生代客户群体影响力下降。“单品独大是金嗓子的生存基因,在某个时间段成就了企业,也会在另一个时间段给企业带来风险。企业的核心产品的迭代更新能力与市场的发展是否吻合很关键。”

为拓展业务,金嗓子布局了其他产品。根据2022年半年报,金嗓子其他产品类别下包括银杏叶片和金嗓子肠宝,其中银杏叶片为处方药。目前上述产品业务尚未形成规模,营收占比仅为0.9%。

(责任编辑:时尚)

相关内容
  • 泰山原浆被投诉售卖过期产品、门店不接单,市场火热的原浆啤酒其实暂无国家标准
  • 宁德时代宜宾工厂成为全球首家电池零碳工厂
  • 电子烟“断甜”,对防止青少年成瘾意义重大
  • 澳媒热炒“中国在所罗门群岛军事存在”协议
  • 理光软件研究所研发统括中心总经理董滨:5G时代会大大促进万物互联在不同领域的应用
  • 国家卫健委:我国疫情仍在发展阶段,波及地市范围持续增大
  • 说干就干!小米耗资近5000万港元回购,更有百亿回购计划…港股掀回购潮,估值底确认?
  • 午评:北向资金净流出11.90亿元 沪股通净流出1.05亿元
推荐内容
  • 收评:港股恒指跌1.31%美团大跌8% 中字头领涨港股通标的
  • 收评:沪镍涨近13%,纯碱涨超5% 纸浆跌超4%
  • 中关村互联网金融研究院王汝芳:加强金融科技伦理性规范以避免脱实向虚
  • 南京首轮供地放宽出让条件:限价最高上调2000元/平,取消配建
  • 签了!这份世界级大单,有两大不寻常
  • 美容仪变“毁容仪”:投诉近千条,超四成受访者称遇到过漏电等安全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