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媒:清代沉船150年后打捞出水,对研究当时航海技术有重要意义

 人参与 | 时间:2025-07-06 23:26:08

西班牙埃菲社11月21日文章,外媒原题:中国打捞出150年前的清代古代木质沉船一艘清代木质沉船于本周一在上海周边水域打捞出水。专家认为该古船是沉船出水迄今为止在中国水域发现的体量最大、保存最为完整的年后沉船。该古船于同治年间(1862-1875)航行,打捞对研最终在长江口沉没。究当该沉船的时航术成功打捞对研究当时的航海技术有重要意义。

据中国媒体报道,海技该古船在2015年一次水下勘探时被发现,重意长38.1米,外媒宽9.9米,清代由31个舱室构成,沉船出水船载文物数量巨大。年后沉船上发现了由中国江西省以“瓷都”闻名的打捞对研景德镇制造的瓷器。考古学家认为,究当对古船的研究将促进对清代制陶工艺和经济历史的研究。

打捞工程运用了浑水水域水下成像装置和隧道盾构掘进工艺,由中国国家电视台全程直播。当地相关部门表示,沉船很快将被运至黄浦江畔的船坞作进一步文物保护和考古研究。

近年来,中国在其水域打捞沉船方面投入了巨大的人力物力,尤其是在中国南海。该海域因是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必经之地而遗留了大量历史瑰宝。“南海一号”是宋朝年间沉没的一艘商船,是南海地区最著名的发现之一。2007年,该船上发现超过18万件瓷器和181件黄金器物。“南海一号”考古发掘领队崔勇说,这些来自海底3000米深处的新发现是一个里程碑,意味着中国水下考古达到世界领先水平。(高宇译)

顶: 113踩: 663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