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登录 - 用户注册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让个人信息“非必要不收集”更具可操作性!

让个人信息“非必要不收集”更具可操作性

时间:2025-07-06 03:25:42 来源:柔枝嫩叶网 作者:热点 阅读:384次

转自:工人日报

据9月12日《武汉晚报》报道,让个人信武汉市民邵先生想在麦德龙超市购物,息非由于非会员无法消费,收集所以注册了一个临时会员,更具其间他按工作人员要求输入了个人身份证号码,可操事后却疑惑超市如此要求是作性否不妥。对此,让个人信专家表示如仅针对个体消费,息非要求提供身份证信息没有必要。收集

在涉事超市注册会员需提供身份证号码,更具而在其他一些超市则不必提供,可操那么,作性消费者注册超市会员提供身份证号码有无必要?让个人信这么做是否违背了个人信息处理的“最小、必要”原则?息非

近年来,公众个人信息保护意识增强,收集对索要个人信息的行为越来越敏感,而保护个人信息的法律也日臻完善。民法典规定:自然人的个人信息受法律保护。个人信息是以电子或其他方式记录的能单独或与其他信息结合识别特定自然人的各种信息,包括自然人的姓名、出生日期、身份证件等。个人信息保护法则规定:处理个人信息应遵循合法、正当、必要和诚信原则,且应具有明确、合理的目的,与处理目的直接相关,采取对个人权益影响最小的方式;收集个人信息,应当限于实现处理目的的最小范围,不得过度收集个人信息。

类似消费者被要求提供身份证号码的场景不少。尽管消费者知情,但“同意”却是被动无奈的。身份证号码是很重要的个人信息,与很多账号、证件等捆绑,攸关公民个人权益。事实上,商家通过索要消费者姓名、手机号,也可以开展实名制注册、实现发送优惠券等营销管理功能,如想通过索要身份证号码获取消费者的归属省份、出生日期、性别等信息,进而展开大数据分析画像、实现精准营销等,则属于拓展性营销需求。基于这种需求的信息收集显然缺乏必要性,已超出收集处理个人信息的最小范围,违背了处理个人信息应对个人权益影响最小的要求。

眼下,邵先生对信息保护的疑虑有一定共性,在法律已明确处理个人信息的“最小、必要”等原则的基础上,具体场景中该如何把握?这方面,或可借鉴有关部门对APP索取用户信息的监管,针对相关行业处理个人信息的特定环节,划出收集个人信息最小范围的边界和正负清单,既为商家提供行动指南,也为消费者维权、监管部门加强治理提供清晰依据,从而让“最小、必要”原则更具操作性。

(责任编辑:娱乐)

相关内容
  • 2022金融街论坛:全球金融科技大会专场活动聚焦全球金融科技发展与技术生态合作
  • 消息称台积电等晶圆厂将再次上调代工报价
  • 湖南株洲市国资委原主任吴晓光接受审查调查
  • 一图看懂|朝阳区现有哪些临时管控区域?
  • 官宣!Redmi 11 Prime 5G将于9月6日发布 搭载天玑700
  • 昨日新增本土“1494+9791” ,一图看懂感染者分布
  • 别人家的公司!员工买不起房?2000万贷款5年免息!这些公司也阔气出手
  • 美债结束连续三日反弹势头 今晚美国一季度GDP恐将“很难看”?
推荐内容
  • 光明网评:以培育乡村工匠推进乡村职业教育发展
  • 美国制裁的恶果,不只藏在这些航线里……
  • 上官婉儿墓志首次展出!死于政变,由太平公主礼葬,或被唐玄宗毁墓
  • “我为群众办实事,领跑标准万里行”东莞站——国家企业标准“领跑者”制度线上培训会顺利召开
  • 北京动物园今起关闭室内场馆及大熊猫馆展区
  • 开封市鼓楼区人民法院对许敏等三人与河南大学淮河医院等侵权责任纠纷一案作出一审判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