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员登录 - 用户注册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地图 2023年第一批新基出炉,全面“由守转攻”,谁能打响头炮?!

2023年第一批新基出炉,全面“由守转攻”,谁能打响头炮?

时间:2025-07-06 13:55:50 来源:柔枝嫩叶网 作者:时尚 阅读:402次

来源:资本深潜号 

2023年首个交易周即将启动,由守转攻大批权益类新基金都将新鲜出炉,年第力争新年“第一爆款”。批新

那么谁能拿下新年的基出“开门红”?

回首往昔,2019年、炉全2020年、打响2021的头炮“开门红”都有相当厉害的“爆款”。

即便是由守转攻全年走软的2022年,开年也是年第相对发行情况最好的时点之一,(另一个时点是批新年中)。

那么2023年,基出会写出怎样的炉全故事呢?

01

基金发行“由守转攻”

据Choice数据统计,未来一周(1月2日至1月6日),打响将有24只新基金进入发行程序。头炮

其中偏股基金明显占据多数,由守转攻预示行业情绪乐观,从防御转向进取。

当周,权益类基金处于绝对领跑优势,发行占比超过80%。

具体来看,混合型基金贡献发行数量最多,有12只,独占“半壁江山”。

股票型基金和FOF 基金数量持平,各有3只,合计又占掉四分之一。

此外,QDII基金和REITs基金各有1只。其中,1月4日发布的嘉实京东仓储基础设施REIT基金,是国内首只民企仓储物流公募REITs。

除此以外,去年“发行热度”居高不下的同业存单指数基金也有出场,赵岩管理的太平中证同业存单AAA指数7天会进入发行程序。

相比之下,债券型基金发行数量为4只,其中的3只是积极债券型基金。

02

“风格基金经理”批量上新

下周是“大佬”频出的一周,广发、富国、大成都排出了团队内的强棒选手。

但也有一些风格特色很鲜明、但相对低调的资深基金经理出现在销售台上,比如浦银安盛的蒋佳良,比如华夏基金的王劲松。

其中,浦银安盛的蒋佳良是一个个人风格非常突出的基金经理。

历史上看,他在成长股走强的时间段内,业绩的进攻性十足。过去四年中有三年的排名都可以进入同类产品的前5%左右。

但同时,在价值型风格相对较好的时间段,则排名靠后。

总体上看,投资风格极为鲜明。

下图是浦银安盛新经济基金的choice业绩统计,最近4个完整年度都是蒋佳良主理。

03

不是赛道基金经理

如果简单的观察业绩表现,蒋佳良的业绩表现,和许多新能源赛道的基金经理比较相近。

但其实不是的。

以前述提到的浦银安盛新经济为例,它去年3季度的十大重仓股,至少有4类风格资产。

3个重仓股属于明确的能源股,即过去几年最热门的新能源板块;

两个航空股显然是疫情政策优化的受益股,还有一只机场股也属于类似风格;

消费品的代表板块白酒股有2只;

新技术和新材料个股有2只。

以此来看,蒋佳良的布局风格和行业都相对多元,理论上和一些均衡风格的基金经理是类似的。

04

成长风格何来?

那么他个人很强的成长业绩特征是哪里来的呢?

我们观察了它过去12个季度的投资组合,其实可以发现一些特征的。

比较关键的情况是,蒋佳良的选股风格是比较大胆的,从历史上,他是敢于配置一些小盘股,或是某个板块中弹性较大的品种。

也就是说,尽管涉足行业类别很多,但其实蒋佳良喜欢的个股还是偏向二三线,比较有翻转特征的一个公司的。

此外,蒋佳良本人个股更换的频率是比较高的,

以浦银新经济结构为例,该基金过去四年的换手率都比较高。这很可能和他的偏进取的选股风格、基金规模不大都是有关系的。

蒋佳良的投资风格在过去几年应该说比较极致的表现出来了,从历史观察,它的风格前后一致性是比较强的,就是进攻性比较强。换言之,这类基金经理在牛市中的表现是可以期待的,

所以,这类风格鲜明的基金经理,其实需要对市场有判断,或是对波动有承受力的投资人来关注。

(责任编辑:探索)

相关内容
  • 第一上海:维持上海复旦买入评级 目标价50港元
  • 涨停板复盘:指数走势分化 地产股掀涨停潮
  • 抵押3套房,负债2000万,我的创业公司倒在疫情之下
  • 从大厂辞职后,她成了遗物整理师
  • 龙头企业带动产业繁荣 88万亿市值澎湃中国新动能
  • 陕西宝鸡解除25个封控区、16个管控区
  • 快讯:中药板块震荡走低 华森制药跌停
  • 上海银行:“快”贷抗疫 小微企业立等可取的金融快递
推荐内容
  • 乌龙!科恒股份误将21年半年报传成22年,董秘还提前“窗口期”减持
  • 偷逃税超2322万 古茗奶茶被罚逾1161万
  • 章鱼、螃蟹等无脊椎动物有情感吗?
  • “我会全力以赴”!83岁日本冒险家挑战横渡太平洋
  • 51个品种集采来袭!6亿市场大洗牌,石药、罗欣……成功突围,生物药国采步步逼近?
  • 文在寅今与尹锡悦共进晚餐,安排交接班首次见面耗时19天创最晚纪录